黄海前沿纪行——山顶洞人传奇

时间: 2023-09-13 07:43:00 |   作者; 凯发k8最新手机版/产品新闻

  发布时间:2011年06月18日 16:33进入复兴论坛来源:中国网络电视台

  大黑山的海防官兵是如何结束了“人背肩扛,抬菜上山”的历史?行走在悬崖边的路上,会不会隐藏着什么危险呢?对海防官兵来说,一顿普通的午饭会有什么特殊意义?外出吃饭的过程,他们又遭遇了怎样的意外?他们又会经历怎样的爱情故事?央视7套《军事纪实》6月15日晚20:03分播出《黄海前沿纪行》第三集《山顶洞人传奇》,敬请关注。

  黄海是毗邻中国大陆的三大海域之一,有东海的一半、南海的十分之一大小,面积约38万平方公里,它的东面和朝鲜半岛毗邻,西面、北面和祖国大陆接壤。2011年初春时节,我们《军事纪实》摄制组从大连出发,依次探访了老铁山、海洋岛、大黑山、獐子岛、广鹿岛等海防前哨。在历时22天、行程1000多公里的拍摄中,《军事纪实》记者走近了海军官兵的生活,感受了他们的戍边情怀。本集我们带您走近此行的第三站:大黑山。

  这是一天当中最宁静的时刻。在海雾的笼罩下,宽阔的黄海海面变得像仙境一般朦胧,海岸边那座海拔600多米、比200层楼还要高的大黑山也神奇般地消失了踪影。北方大海的独特魅力,让我们这些初来乍到的记者格外着迷。2011年2月8日,深入黄海前沿采访的第9天清晨,摄制组准备探秘大黑山。

  由于这座山山势险峻、草木茂盛、地处要冲,因此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曹操、李世民等数代帝王将相都曾在这里指挥战斗。上世纪60年代,我国将大黑山设置为军事管理区,从那时起,北海舰队旅顺基地某观通站就奉命驻守在这里。

  进入大黑山山门,军车沿战备公路继续行驶2个多小时,才到达半山腰。随着太阳升起、雾气散去,大黑山的真实面貌也逐渐显现出来。这座28亿年前形成的大山,山势陡峭、怪石嶙峋,而我们将要前往的观通站就巍然矗立在山尖的悬崖上。从掌握的资料看,那里车辆无法通行,所有人只能爬山上去。

  他叫张鸿君,是观通站的一名班长。这一天,他刚刚从山下采购完补给,准备用卷扬机把这些主副食品运上山。这台卷扬机是2010年8月修建起来的,投入运行后,就基本结束了大黑山“人背肩扛,抬菜上山”的历史。

  伴随着嘹亮的喊山声,卷扬机开始缓慢前进,看着它略显吃力的样子,我们也不禁捏了一把汗,攀爬陡峭的大黑山,究竟会有多么费劲呢?

  15年前,依靠57名官兵从山脚下一趟趟搬运水泥沙料,冒着生命危险修完的“新长征”路,至今仍然是通往大黑山主峰的惟一山路,而在路旁的崖壁上,我们还发现了当年修路时留下的痕迹。

  风景如画的大黑山被称为摄影家的天堂。每年5月到8月是这里的雾季,变幻莫测的云海犹如仙境一般神奇;而从10月到来年2月,这里又会漫天飞雪。或许飘渺的云雾和皑皑白雪会给大黑山的风景增添魅力,但人们并不知道,在这风景之中最美丽的一抹却是用军人的青春和生命作为背景的。

  行走在这条悬崖边的水泥路上,会不会隐藏着什么危险呢?很快我们就发现了一个大坑。

  张鸿君介绍说,这个坑是去年下过雨之后,山顶上掉下来一块大石头砸的,之后他们很多人才把它清走。

  听了张鸿君的介绍,我们这才意识到在上山的过程中,崖壁上随时都可能有碎石滚落。根据经验,如果不慎被这些石头砸中,强大的石头惯性非常有可能致人死亡。那么在后面的行程中,我们会不会遇到碎石滚落的情况呢?看着头顶上这些摇摇欲坠的石头,我们心里打起了鼓。

  官兵们告诉我们这里海拔大约是661.8米。来到这里的时候,我们有一种感觉,耳边听到了一种滋滋声的响声,这个就是观通站的雷达。

  建国初期,雷达兵属于防空军范畴,1957年防空军与空军合并后,雷达兵隶属空军。如今,随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雷达兵主体在空军,但海军和陆军也都编有不同数量的雷达部队,大黑山的这个观通站隶属海军。

  张鸿君已经在观通站当了8年兵,他的从军经历跟大黑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里是张鸿君的工作岗位,爬上高塔检查通信线路是他每天都要重复的一项工作。虽然站在这里的视野非常开阔:东侧是望不见尽头的汪洋大海,其他方向则是郁郁葱葱起伏的山脉。山脉之下,整个大连市尽收眼底。但是,这也让他对高山部队的体会更为深刻。张鸿君知道,雷达发挥的是预警作用,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因此多数雷达站驻守在高山海岛,在这样的地方生活自然也很艰苦。

  这个坑道建筑轮廓和火车车厢差不多,面积有50多平方米,由于空间狭小,因此感觉十分憋闷,而且这里有一种异味。我们正真看到官兵在地上铺了一些橘子皮,各位明白橘子皮有消除异味的作用的,同时这里也有比较现代化通风的装置,但是依然这种味道很难排除,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观通站里惟一储存生活用水的水池,有两吨多的容量,看似不少,但实际用起来却并不宽裕。

  由于山泉水流量有限,每3个月才能抽1次,而每次只够维持山上2个月的用量,因此一年四季,观通站的官兵们都必须节约用水,每人每天只能限量供应半盆。

  像这样奢侈的用半盆水洗头、洗脸、再洗脚,每个人每2个月只有1次机会,因此坑道里出现异味也就能够理解了。

  说起这些的时候,张鸿君就像在讲述奇闻异事给陌生人听。乐观而豁达的他,心里当然也是“苦”的,却不善于反映出来,好像是怕我们为他担心,也似乎真的不以为然了。他那么年轻,却在如此寂寞艰苦的自然环境中,表现出超越年龄的从容和通达。

  坑道隐蔽在大山里,太阳光线无法照射进来,因此完全依靠电灯照明,这也让官兵们失去了时间的感觉。

  在观通站上,战备值班是24小时不间断式的,官兵们清楚,站里的每一个岗位都很重要,因此每一个人都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

  其实在坑道里生活久了,官兵们或多或少都会产生孤独和寂寞,因此能够走出坑道,享受一番“阳光浴”,绝对可以让他们压抑的心情变得开朗起来。

  这一天,观通站的官兵们顺利结束了战备值班任务,大家终于有机会边晒太阳边吃饭了,但对有些人来说,有时候也会有点危险。

  从坑道口出来后,官兵们相当于从暗的地方到了亮的地方,有些人并不能很快适应这种变化。

  前两年这儿有一个值班战士,他在出来吃饭的时候,不小心把头磕在了雷达上,伤势很严重。发生这件事之后,大家想出来一个办法,在上面放两个海绵泡沫,这样即便不小心磕到,也不会太严重。

  这一天,在太阳下吃饭,成为了官兵们两三个月以来最舒适的一段时光。虽然他们很少有机会触摸海水,乘坐舰艇出海巡航,但却对海面上船舶的航行情况却了如指掌,从他们脸上,我们似乎看到了水兵特有的青春朝气。

  青春的季节,注定要有恋爱的点缀才够完整。可是,大黑山上年轻的雷达兵们,却享受不到爱情的甜蜜。

  张鸿君从2003年当兵到观通站,至今已经8年了。他是这个观通站的业务骨干,平时执行重大任务、紧急任务或是站上遇到技术难题都找他解决。28岁的张鸿君解决了雷达技术上大大小小的问题,却没解决自己的“个人问题”。

  家在辽宁铁岭的张鸿君已经是三期士官了,依规定,每年有1个月的休假时间。而这1个月的假期更成了他宝贵的相亲假。然而,仅仅是“常年不在家”这一条,就让好多姑娘回绝了与他见面,哪一个女孩愿意跟自己的男朋友一年相处不到30天?张鸿君心里很苦,却没有办法。

  去年年底休假,张鸿君终于见到了一个不错的女孩,女孩被张鸿君的军人气质打动,也被他8年驻守高山的毅力深深感动,表现出了大度的理解,答应和他交往。常年驻守在高山上,张鸿君似乎已经忘记了如何跟女孩儿相处,按他的话说,真不知道说些什么。而他每天观察雷达扫描练就的犀利眼神,用在姑娘脸上,又让人家不知所措。渐渐地,正当彼此稍稍适应了这“特殊”的相处,张鸿君归队的日期临近了。

  大黑山顶上的营地被大山环抱,手机信号很不稳定。可是这不稳定的信号,却是那份还“不稳定”的感情的惟一支援。

  今年年初,观通站要执行一项重要任务,那一段时间,部队,手机等通讯工具都不可以使用,况且,张鸿君的战备值班排满了日程。前前后后大概有30多天的时间,山顶上的观通站长期处于执行紧急任务阶段,和外界的联系几乎中断。张鸿君当然也和正相处的姑娘失去了联系。事实上,任务开始前,他就没有时间跟那个姑娘联系,况且联系上也不能说,因为这是纪律。

  执行完紧急任务,张鸿君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有信号的地方,却听到了电话另一头传来的忙音。张鸿君告诉我们,他可完全理解。无论这个姑娘是误会他长时间没有消息,还是彻底坚持不下去了,他都能理解。

  我们衷心地期望这个姑娘能再回到张鸿君的身边,却也完全理解和尊重她的选择。现在很多年轻女孩都觉得享受不到男朋友不在身边的呵护、享受不到花前月下的浪漫、甚至享受不到发信息的甜蜜,是无比可怕的事情。然而普天之下,能找到一位能为你撑起天的男人,还有什么可怕的呢?我们盼望着张鸿君撑起的一片蓝天下,走来一位善良美丽的姑娘。

  告别观通站时,官兵们还在雷达监控屏幕前开始认真地观察记录着。他们中有刚刚入伍的新兵,也有工作了8年之久的士官,在这样一个没有天光的隐蔽坑道里,这些最普通的海军士兵即将付出或已经付出了自己最宝贵的青春年华。我们将画面永远定格在这些士兵认真工作的场景,他们都是最艰苦地方的最可爱的人,也是屹立在大黑山上最高的那座山峰。

  离开了大黑山,我们下一站即将前往獐子岛,据说那是黄海中最美丽的一座海岛,那么在那里戍边的海军官兵们又是怎样工作和生活的呢?下期同一时间请继续收看《黄海前沿纪行》第四集《獐子岛和广鹿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