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兰星空体育:千亩玉米田结出“增收果”王庄镇15万亩玉米试行“巨细行”密植形式
【概要描述】千亩玉米田结出“增收果”王庄镇15万亩玉米试行“巨细行”密植形式
时间: 2025-08-19 10:52:04 | 作者: 米兰星空体育
八月的曲阜市王庄镇,烈日炙烤着大地,连片的玉米田却透着生气勃勃。一人多高的玉米秆婀娜多姿,广大的叶片在和风中沙沙作响,丰满的玉米穗缀在秆上,沉甸甸地弯着腰。后孟村种粮大户胡西岩拨开玉米叶细心检查长势,看着脚下规整摆放的滴灌带,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脸:“本年这‘巨细行’种得值,光浇地就省了不少心!”
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一场由农业部门辅导、农机服务中心牵头、种粮大户参加的栽培革新正在悄然演出。而这场革新的推动者,正是曲阜市王庄镇为农耕耘服务中心负责人董本清。
走进董本清的为农耕耘服务中心,各类农机具摆放得整规规整,从耕种机、收割机到植保无人机,200余台(套)农机涵盖了农业生产的一切的环节。“这些家伙但是咱种田的‘好帮手’,有了它们,种田才干既省人力又提功率。”董本清擦了擦一台玉米收割机上的尘埃,话语里满是骄傲。凭借着完善的农机服务体系,他的服务中心年出售的收益已超2000万元,服务范围掩盖曲阜及周边多个县市区,成为当地当之无愧的农机服务“纽带”。
多年的农机服务经历让董本清深知,传统栽培形式与现代化农机作业之间有不少 “卡点”。“曾经玉米种得鳞次栉比,通风透光差不说,大型农机进地简单伤苗,追肥、洒水都费力。”董本清说,怎么让栽培形式更适配机械化作业,一直是他揣摩的事儿。
上一年以来的玉米栽培季,在曲阜市农业部门的技能辅导下,董本清找到了突破口——推广玉米“巨细行”栽培形式。
“所谓‘巨细行’,便是将传统的等行距栽培改为宽窄行替换,依据不一样的需求规划行距。”曲阜市农业技能推广中心技能员解释道,通过重复实验,他们总结出三种适配不同场景的栽培形式:40:80的行距最合适铺设滴灌带进行节水栽培,50:90的行距适配干流玉米机械化种类,60:120的行距则便于机械化追肥,通风透光作用更佳。
这一形式很快得到了当地种粮大户的呼应。董本清牵头组织了50多名栽培培育面积在30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依据各自地块特色和栽培需求,挑选正真合适的“巨细行”形式进行栽培。现在,王庄镇已有1.5万亩玉米田选用了这种新形式,田间管理功率和玉米长势都有了显着提高。
后孟村的胡西岩便是“巨细行”形式的受益者之一。本年,他栽培的1500多亩玉米中,有800亩选用40:80 的“巨细行”形式,并配套铺设了滴灌带。
“曾经浇地但是个大难题,洪流漫灌不只费水,每亩地本钱得70元,还得雇16个人围着地块转,忙得脚不沾地。”胡西岩算起了经济账,“现在铺了滴灌带,尽管每亩地有39元的滴灌带本钱,但浇地本钱从曩昔的70元降到了每亩19元,算下来每亩地能省51元。就这800亩地,光浇地就节省了4万多元!”
更让胡西岩满足的是人力本钱的大幅度下降。“曾经浇一次地,16个人得忙一周,现在两个人看着机器就行,开关一拧,水顺着滴灌带直接送到玉米根下,又均匀又省水。”他指着田垄间规整摆放的滴灌带说,“这‘巨细行’距离合理,滴灌带铺得顺顺当当,机器走起来也便利,后期追肥、收割都省心。”
本年张王庄村种粮大户张国宾选用60:120行距形式。“曾经追肥要么人工撒施,费工费时还不均匀;要么用小型追肥机,功率太低。”种粮大户张国宾说,“现在这宽行距,大型追肥机直接开进去,肥料能精准送到玉米根部,一亩地追肥时刻从本来的20分钟缩短到5分钟。”
董本清和记者说,粮食要丰盈,良种、良机与良法缺一不可,选用这个“巨细行”栽培形式,每亩地玉米耕种量要在6500——7000粒,本年他的为农耕耘服务中心不只为种粮大户供给农机支撑,还依据不同“巨细行”形式的需求,分配适配的耕种机、植保机、收割机等设备,保证从种到收全程机械化无缝联接。
“农业现代化离不开科学栽培和机械化支撑,‘巨细行’形式便是把两者结合起来的好办法。”董本清说,下一步他方案联合更多种粮大户,扩展 “巨细行” 栽培培育面积,让更多农人享受到科技种田的盈利。
Copyright © 2020 米兰星空体育平台 - 星空XK体育软件下载与赛事推荐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4022770号